除氟劑在飲用水處理中的關鍵作用
除氟劑在飲用水處理中的關鍵作用
氟是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元素,適量氟對人體牙齒和骨骼健康有益(0.5-1.0 mg/L),但長期攝入過量氟(>1.5 mg/L)會導致氟斑牙、氟骨癥等疾病。全球多地(如中國西北、印度、非洲)存在飲用水氟超標問題,因此除氟是保障飲水安全的關鍵環節。除氟劑通過化學或物理作用去除水中氟離子,是水處理中的核心手段之一。
吸附類除氟劑
活性氧化鋁:多孔結構,通過離子交換吸附氟離子,適合處理低氟水(<10 mg/L),但需調節pH至5.5-6.5。
骨炭/羥基磷灰石:含鈣磷酸鹽,與氟離子生成難溶氟磷灰石,適合小型凈水設備。
混凝沉淀類
鋁鹽(如硫酸鋁、聚合氯化鋁):鋁水解生成Al(OH)?膠體,通過共沉淀或配體交換吸附氟離子,成本低但污泥量大。
鐵鹽(如聚合硫酸鐵):類似鋁鹽,但適用pH范圍更廣(5-9)。
離子交換樹脂
如改性陰離子樹脂,選擇性吸附氟離子,再生需強堿溶液,適合高精度處理。
新興材料
稀土改性材料(如鑭負載吸附劑):除氟,但成本較高。
碳基材料(如活性炭負載金屬氧化物):結合吸附與化學沉淀優勢。
降氟濃度
可將氟含量從5-10 mg/L降至1 mg/L以下,滿足WHO和各國標準(如中國≤1 mg/L)。
選擇性去除
部分除氟劑(如鑭基材料)對氟離子有高選擇性,不受水中常見陰離子(Cl?、SO?²?)干擾。
適應復雜水質
針對高氟、高鹽或高硬度水,可通過復配藥劑(如鋁鹽+石灰)提升效果。
低成本與可持續性
活性氧化鋁等材料可再生使用(如用NaOH溶液洗脫),降低長期運行成本。
工藝適配性
集中式水廠:常采用“混凝-沉淀-過濾”組合工藝,鋁鹽投加量約10-20 mg/L。
家庭凈水:吸附濾罐(如骨炭)更適用。
副產物控制
鋁鹽可能殘留鋁離子(需控制<0.2 mg/L),需優化pH和投加量。
污泥處理
沉淀法產生的含氟污泥需固化處理,避免二次污染。
開發低成本材料:如生物炭、納米復合材料。
智能化控制:實時監測氟濃度并調節藥劑投加。
資源化利用:回收污泥中的氟或鋁。
結語
除氟劑通過多樣化的作用機制,成為應對飲用水氟污染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。隨著材料科學與水處理工藝的進步,除氟技術將更加、環保,為全球飲水安全提供保障。
上一條:聚合氯化鋁:水處理的核心絮凝劑